近日,在房山區霞云嶺鄉各村上空“大喇叭防疫之聲”不斷響起。面臨嚴峻、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,利用流動宣傳車、村內廣播站、卡口小喇叭,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防疫知識和要求及時傳播出去。
廣播天天響 一心為村民
自4月26日以來,結合市、區疫情防控最新精神,鄉政府每天更新錄制疫情防控廣播稿,把防控知識和要求通俗化、方言化。一個個喇叭成為了最接地氣的宣傳載體,補齊了各個新媒體、互聯網平臺難以觸及到的老年人短板,推動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實落細,讓疫情防控的聲音深入人心。
簡單又好記 群眾最喜歡
“帶好身份證、手機,排隊等候不摘口罩、不抽煙、不吐痰,保持2米距離。采樣后迅速離開,直接回家,沒出結果不出門、不聚集”。大喇叭里的聲音接地氣、聽得懂,一喊就深入人心,喊跑了僥幸心理,提高了全村防范意識。
出門聽廣播 現場不扎堆
“南臺,南臺的村民可以來做核酸了”。寂靜山村,大喇叭廣播的聲音顯得尤為響亮。目前霞云嶺鄉已開展7輪區域核酸檢測,村民們幾乎都知道了,聽到大喇叭里的提示再前往檢測點,這樣既減少了現場等候,也防止了人員聚集。
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,不扎堆、不聚集、不會客,不去公共場所……”這些緊急的防控要求,通過大喇叭能及時地傳到村民的耳朵里,這種基層“硬核”宣傳手段,打通了疫情防控信息的最后一公里,把防疫宣傳的聲音傳到了鄉村的每一個角落。
(責任編輯:馮帥)